在康复科许多中风后患者和家属会来咨询这样的问题:“医生,病人中风后积极康复训练,现在腿脚都能走路了,为什么手的功能迟迟不见好转呢?”。 中风以后上肢和下肢瘫痪的严重程度不一样,而且,大多数上肢比较严重,下肢则较轻;在经过积极康复以后,也是上肢恢复得慢、下肢恢复相对较快,往往是下肢可以走路了,上肢(尤其是手的功能)还不见明显恢复。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脑血管解剖原理
从中风的血管解剖分析,不管是缺血性中风(脑梗死),还是出血性中风(脑出血)来讲,其病变部位大多分布在大脑半球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
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几乎囊括了额叶、顶叶及半球深部的基底节区,即运动皮层、感觉皮层及其它们的传导纤维所在区域,故大脑中动脉系统的中风病变容易造成对侧肢体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但是,支配下肢的运动和感觉皮层及它们的一部分传导纤维比较靠近大脑的中线,此区域同时还接受了“大脑前动脉”的供血,故大脑中动脉系统的中风对下肢影响较小。即使是“颈内动脉”闭塞,同时造成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同时缺血,大脑前动脉也会通过前交通动脉从对侧血管得到血液供应,所以下肢瘫痪也会相对较轻。
通俗说来:支配下肢运动和感觉的脑组织,能够得到了更多的血液供应,这部分脑组织生存机会较大,所以恢复效果也较好。
二、神经功能解剖原理
从神经功能解剖分析,人类逐渐复杂的劳动使得支配上肢的神经中枢越来越发达,神经细胞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在大脑的神经功能解剖上,支配上肢功能的区域比下肢区域要广,损伤的机会也越大。
三、人类进化理论
一般来说,人类特有的生理功能,进化时间越晚、越复杂,一旦丧失,恢复起来就越不容易。因此,瘫痪一侧的手的精细动作恢复最慢,类似的情况还可见于言语功能的损害。这可以参考、观察一下婴幼儿的发育过程:越是晚发育成熟的生理功能,如手的精细运动、语言功能、逻辑思维,一旦损伤,越难恢复。
所以,在中风后患者中,我们都会精准评估“脑组织损害”及“脑血管病变”情况,提前判断患者的预后及病情发展。